更新: 2020-07-31 10:12
成都突破不沿江、不靠海的物流发展困局,以开放发展姿态高水平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助推区域产业集群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航空和海运几乎停滞,中欧班列成了串联全球供应链的“宠儿”。低成本、高时效是其逆势上扬的主要原因。截至6月30日,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同比去年增长了57.7%。成都位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交会点和联动点,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是亚欧各国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成都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在稳定国际物流通道、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式发展方面,中欧班列(成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现“爆炸式”增长
有几组与中欧班列(成都)相关的“打眼”数据都产生在今年上半年。
截至3月底,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6万单,同比增长近21倍,实现“爆炸式”增长。
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累计监管货值达80.2亿元,监管货值首次跃居全国同类保税物流中心第一位。
4月17日,全国首批新能源二手车通过成都铁路口岸报关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累计实现整车进出口超万辆,带动贸易进出口额超15亿元,已经形成了一条全产业链汽车进出口服务产业体系。
相对航空和海运等传统国际运输方式,中欧班列只有海运时间的三分之一,航空价格的五分之一。
为了拓展中欧班列(成都)外贸运输渠道,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国际铁路港在跨境电商、全球业务等领域与快递企业开展合作,引领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助力跨境直邮商品通过中欧班列从成都发往欧洲各国;推出“欧洲通”产品,针对按整列组织困难但又有运输需求的站点实行按箱报价,接受整列、多箱、单箱订舱,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种运输需求,提高了班列运输的受众面;通过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宽轨段“三并二”运输方式,进一步压缩了国际物流成本,有效缓解了班列拥堵。
如今,复工复产进度一天快过一天,供应链运转逐步畅通,中欧班列(成都)的定制化业务需求量随之增加。
6月份,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数量达到2020年上半年最高值,月度累计开行179列、7931车。
产业吸引力越来越强
从中欧班列(成都)发送的货物种类来看,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国际班列运输品类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步扩展到汽车、机械、食品等40多个品类,其中对电子电器、汽车、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及跨境电商供应链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从货源产生地来看,已经开行的5000多列中欧班列(成都)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超200亿美元,其中超65%的货源来自四川省,有力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
今年4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成都)达州专列从达州高新区始发,满载20车装有鞋类、玩具和化工产品的集装箱,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驶向欧洲,最终抵达德国汉堡,这些货物近一半来自达州以外的企业。
开行7年来,中欧班列(成都)已与达州、自贡等12个市州共建了“亚蓉欧国际班列”基地,与98个县(市)区推进产业合作,年均带动四川省进出口贸易100亿美元以上。
变“蜀道难”为“全球通”
距离最近的沿海港口大约1700公里,成都曾经因为不沿江、不靠海而陷入物流发展困局,现在成都正以开放发展姿态高水平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
2019年,成都双流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126条,国际(地区)通航城市70余座。中欧班列(成都)目前已构建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海铁联运通道,连接境外30座城市和境内15座城市。作为中欧班列(成都)始发地,面积73.2平方公里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片区,已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入列首批国家级陆港型物流枢纽。
从“蜀道难”到“全球通”,开放的姿态带动了产业发展。成都青白江区进口肉类产业链全面发展、平行进口汽车代理进口、展示展销一体化,中欧班列(成都)国际木材集散中心挂牌成立……在中欧班列(成都)带动下,当地产业不断升级,产业聚集能力越来越强。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