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中欧班列共开行11215列、102.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98.4%。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自3月以来连续九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自5月以来,连续7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其中,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前11个月共开行3441列,运送货物总重约264万吨,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综合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受疫情影响,许多海运、空运货物加速向铁路运输转移,中欧班列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加上年底季节性原因,口岸交接能力下降,中欧班列在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一舱难求”的情况,甚至“新筑到塔什干”等热门班列,舱位需要“摇号预订”。强劲的需求增加超过了运力增长,新筑站站长白宽锋说,中欧班列“长安号”一直在努力提速、增量。“从2013年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开行以来,过去基本上每周开行一列,到2018年达到每天开行一列,到2019年基本上是每天3列,到2020年基本上达到每天四至六列,最多的时候一天装9列,爆发式增长。”

疫情期间保持高位运行的中欧班列,不仅打通了在亚欧大陆上的经济走廊,还成为运送抗疫物资的“生命通道”。今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已累计运送防疫物资836万件,6.9万吨。随着“长安号”的高质量开行,疫情期间国外的产品也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刘东萌介绍:“疫情期间,陆路交通基本上停滞,实际上西安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它的粮食需求量也是骤增,这个时候真正的原材料和面粉缺口就大了。我们调动哈萨克斯坦那边的资源和咱们新筑车站,包括咱们中欧班列,疫情期间,4个专列的面粉运到了国内,保证了西安的市场供应。大通道很通畅,疫情期间没有影响中欧班列的运营。”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是谢锐所在公司进口业务主要的客户。受益于“仓单归并”和“散粮运输”的创新,散粮可以用集装箱直接运回来,大宗商品能归并报关。刘东萌感慨说,原来从俄罗斯进口油脂需要两个多月,中欧班列开通回程后,从集团在哈萨克斯坦的基地运回,只需要一个星期。对于多年来一直致力“走出去”的企业来说,稳定、高效的“长安号”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刘东萌说:“第一,中欧班列给企业带来的快捷度是超乎想象的;第二,运输的成本低,时间快;第三,中欧班列实际上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人们心目当中中欧班列不单纯是一个货物通道,实际上更多传递的是‘一带一路’沿线人的一种文化,都已经上升到情结方面了。老百姓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东西越多,国外人民的情结纽带越深。”

从中亚的食用油、面粉、蜂蜜、绿豆等农副产品,到德国厨具、荷兰奶粉,再到重卡、轿车、制造业零部件,中欧班列的货物品类不断拓展,开通线路和开行城市逐年增加,运输网络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隆基股份、陕汽重卡、陕鼓动力、法士特等多家中国制造企业搭上“长安号”的“快车”,而“奥迪整车进口班列”“沃尔沃整车进口专列”也为国内消费者带来高品质选择。为“长安号”服务了七年的西安西站业务科副科长刘强观察说:“2013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接触到中欧班列的货源品类不是特别丰富,出口的物资主要以工业机械为主,但是随着咱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我们国家的轻工业产品和高端的电子产品逐渐增多。从最初中欧班列的市场培育、货源培育和线路的培育,到2020年我们的中欧班列逐渐在向高质量方面进行转化。”

30岁的陕西渭南人谢锐,在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庞大产业链里只是一名普通的装卸工人。公司业务向好,今年收入不错,他希望明年能多雇几个人来帮忙。夜幕下,谢锐背后一万多平米的仓库里,层层堆叠的巨大集装箱,等待出发。谢锐说:“大的产品有机械设备、推土机加推土机配件、压缩机,小到瓜子、果脯、婴儿车、手推车,啥都有。重型设备基本大多数都发往欧洲,瓜子这种小食品基本上都发往中亚。”

经受住疫情考验,逆境提速的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之上点燃希望的火把,成为领跑“一带一路”的经济新引擎,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持续高位运行的中欧班列,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企业复工复产,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的大通道,降低了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同时也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亚欧大陆上振奋人心、稳定运输的“定海神针”。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