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关注:杜伊斯堡市牵头中国战略

更新: 2021-06-08 16:36



 

提起“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成功的例子,杜伊斯堡就必然是绕不开的话题。在上世纪中后期煤炭和钢铁工业崩溃之后,杜伊斯堡与德国鲁尔区许多其他城市一样,长期在高失业率中挣扎。而现在,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在西欧的枢纽节点。
 
新丝绸之路把杜伊斯堡与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连接在了一起。对于北威州,鲁尔区和杜伊斯堡市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从中国乃至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活力中受益。但是,具体要如何实现呢?是否存在未知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呢?哪些框架条件又必须要改变呢?杜伊斯堡市副市长,经济事务负责人安德烈·哈克(Andree Haack)表示:“这些是我们希望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一起具体阐明的问题。”
 
 
为此,杜伊斯堡市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合作,开始了一项最新的战略研究(即“中国战略—新丝绸之路”),来分析新丝绸之路对商业,政治和社会的机遇与挑战。此外,该项目还将研究如何加强杜伊斯堡的竞争力。哈克副市长说:“我们希望项目能为我们的政策制定、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企业投资落户、家庭团聚和移民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可行方案。”
 
 
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是杜伊斯堡市中国事务专员,杜伊斯堡中国商务协会主席(CBND)约翰内斯·普福鲁克(Johannes Pflug)。杜伊斯堡市于3月9日成功启动了这项战略研究,并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兴趣,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者。项目总投资额为213,000欧元,为期三年,北威州经济、创新、数字化及能源部出资30,000欧元支持这项战略研究。此外,杜伊斯堡储蓄银行基金会(Sparkasse Duisburg-Stiftung),莱茵鲁尔人民银行(Volksbank Rhein-Ruhr),鲁尔区经济促进局(Business Metropole Ruhr GmbH)和杜伊斯堡市(Duisburg)承担了该项目的费用。
 
 
该项目研究还将考虑三年期间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马库斯·陶伯(Markus Taube)教授解释说:“我们还希望对其它已经成为新丝绸之路的主要目标地区进行研究,例如荷兰鹿特丹或德国汉堡。
 
 
另外,马库斯·陶伯教授还将与内尔·诺瑟特(Nele Nösselt)教授和托马斯·希伯勒(Thomas Heberer)教授一起,分析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过程中的经济战略及其影响。同时,去年12月初,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DE)和杜伊斯堡多式联运场站(DIT)合作的联合项目——“新丝绸之路地区倡议”进入了德国联邦教研部一项评选的决赛阶段。“新丝绸之路地区倡议”项目,旨在为地区内企业找到有效途径,极大促进他们同中国的贸易往来。教研部科研评选项目“WIR”(Wandel durch Innovation in der Region),旨在鼓励区域内市场参与者通过创新推动转型,今年将最终选出25个,每个项目最多可获1500万欧元的科研资金。

 
据杜伊斯堡市长林克介绍,自中国领导人2014年到访、实地见证“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发展之后,杜伊斯堡市同中国许多城市之间的务实合作都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中欧班列让杜伊斯堡乃至整个北威州的国际知名度越来越高:从2014年到现在,在杜伊斯堡落户的中国企业数量已经翻了三番,达到120家。与此同时,北威州也拥有全德数量最多的中资企业。在德国的中国人,有近三分之一都在北威州。他相信,未来两国还将继续加强物流和电子商务方面的联系,并在智慧城市发展、数字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展开更多交流。
 
 
尽管目前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装卸量仍增长了5%,达到420万标准箱,创下新纪录。数据显示,该港口2020年来自中国的铁路货运量比2019年增长了约70%。2019年抵达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数量为平均每周35列至40列,而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欧班列增加至每周60列。从中国到欧洲的中欧班列,有80%左右以杜伊斯堡为目的地,杜伊斯堡成为了整个欧洲的重要集散地。对于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7,000个工作岗位和新的发展前景。
 
 
正如杜伊斯堡港接受采访中所说,杜伊斯堡已经系统地巩固了其作为东欧和亚洲货物运输的欧洲门户的地位。事实上,在2020年期间,欧洲和中国之间以铁路为基础的所有贸易中,有30%是通过杜伊斯堡物流枢纽运行的。
 
 
过去的十年里,杜伊斯堡当地企业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和海关协调的改善,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和就业带来积极效应,也促进了亚欧市场的联动发展。
 
来源:杜伊斯堡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