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实用:2021铁水联运与跨境运输论坛超有料!

更新: 2021-10-20 20:49





2021年9月24日,2021铁水联运与跨境运输论坛之“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的机遇与挑战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主办,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深圳市大洋物流集团承办,来自铁路、港口、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国内外嘉宾围绕铁水联运和“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通过展望跨境运输发展新形势,介绍多式联运的智慧解决方案,分析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的紧密关系及其货物安全问题,优化和加强中欧班列各参与组织之间的衔接,激发“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深圳坚持以高标准引领发展,致力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投资等合作,拓展驻外经贸代表机构服务职能,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国家港口建设运营,加强与沿线节点城市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本次论坛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处处长章新涛表示,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的机遇与挑战并存。2020年8月18日,深圳湾区号中欧班列成功开行,到目前已铺化运行线路五条,通达德国杜伊斯堡、波兰、俄罗斯以及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城市。运输家电、机械器具、通讯设备、生活用品、灯具等货物,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章新涛指出,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铁水联运与跨境运输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了“一带一路”国际铁路及港口物流业高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的召开,将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国际铁路及港口物流业搭建紧密联系,深度交流和真诚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铁水联运、跨境运输、中欧班列的转型和升级及创新发展。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陆运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冼柽佳,以“中欧班列为欧亚多式联运发展开拓新空间”主题,介绍了中国外运的基本情况、参与欧亚铁路通道建设的历史以及在欧亚通道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据了解,中国外运创立于1950年成立,并加入招商局集团,2018年成为招商局直属的二级公司,是招商局集团综合物流业务的统一运营平台及统一品牌。中国外运以“枢纽+通道+网络”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搭建整个中欧、中亚班列的能力。从2015年到2020年,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数量已经达到1580列,其中中欧列达1338列,整体开行量为居全球第四。班列开行覆盖深圳、长沙、沈阳、西安、石龙、新乡、兰州等地,与合肥陆港、渝新欧、山东高速、西安陆港等建立长期合作,常态化运营线路达11条,覆盖国内五个区域和三个通道。
 
冼柽佳表示:“在国际班列境外网络布局方面,中国外运通过海外和自建网络两个纬度,加强海外网络布局。目前已形成的海外网络有76家自有机构,100多家海外代理机构。需要强调的是,以外运为主体投资的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一带一路项目,目前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投资了1.4亿美元,已经全面投入使用。下一步我们希望能跟正在规划建设的中白铁路实现园区与班列的直接对接。”
 
 
深圳历经40年辉煌蝶变,在物流与供应链发展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和欧洲之间这种跨境的运输实际上也验证了深圳的发展,那就是在短期内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德铁货运中国公司总经理弗兰克·修尔彩对深圳的腾飞发展表示了肯定,他在本次论坛上介绍了德铁货运中国公司过去的历程,以及目前在进行铁水联运和跨境运输方面的机会与挑战。
 
据介绍,德铁货运在大陆早已有合资公司,DBAG和RZD合资的公司创立于2008年,运行的中德第一趟班列是重庆-德国汉堡。2014年开行从重庆到路易斯堡的班列,开始有了民用班列。2018年,合资公司重新进行品牌定位,由RDB变成DB Cargo Eurasia,即德铁货运中国有限公司。
 
面对疫情的考验,修尔彩认为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要了解市场需求并做创新。“德铁货运现在的交通运输纽带,能够实现在欧洲50多个到港的运输,同时我们也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比如德国的多式联运承运商合作。在未来3年,持续扩大我们的运输网络和版图,比方说在欧洲开发更多的过境港口和更多的线路。”之所以开拓这些项目,是因为大多数来往中国的货运都要经过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德铁货运有22个班列是从西安到加里宁格勒,同时经由加里宁格勒到达北欧以及其他国家,新开拓的路线将能避免堵塞,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同时正在开通中国西向班列的到港港口。
 

深圳市大洋物流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朱陆枝以“浅谈疫情下的中欧班列”为主题,介绍了大洋物流以及整个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情况。15年前,大洋物流从中亚开始,一路向欧洲,之后开拓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再往中东欧以及中欧、北欧迈进,目前已铁路货运覆盖欧洲28个国家。此外,大洋物流一直在推进数字化建设,依托集团的数字化智慧运营中心,可以实时看到全国各地班列情况、发运情况以及口岸通过情况,以及内部订单情况。
 
朱陆枝谈到,因为疫情原因,在海运和空运无法满足货物运输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作为第三通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整个市场之前对中欧班列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是这几年已有非常多的同行参与到中欧班列的建设中来,目前中欧班列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好时机。
 
对比海运费疯狂上涨的情形,朱陆枝认为中欧班列的价格上涨不像海运那么夸张往十倍、二十倍上涨,中欧班列的涨价幅度主要体现集装箱上。并且原来中铁集装箱租金包括TC集装箱的租金很低,虽然目前根据趋势调整了集装箱的价格,但从较小的涨幅来看还是体现了中欧班列企业的担当。


 
受疫情影响,UTLC公司总裁格罗姆·阿列克谢未能来到现场,他通过视频与现场观众介绍了UTLC在整个欧亚大陆运输背景下的定位。“行业需要长期的耕耘,才能保证整个欧亚大陆的运输是通畅的,今天能够加入到国际运输走廊,能够保证所有的参与者尤其是欧亚运输的参与者,能够通过陆上以及海上交通运输的整个运力的扩展,进一步实现合作。”罗姆·阿列克谢说道。

 

据介绍,2021年1-8月,UTLC运输量超过45万标箱,运力年均增长36%,远超过3年前制定的战略规划。许多从东向到西向的港口主要运输机械制品、电子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占全部运输产品的40%,而欧亚铁路和铁水联运也是一个增长点,主要运输生活必需品,包括一些液体产品、大宗液体等,未来还将保持增长。往来欧亚之间的货运量非常大,许多过境口岸都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格罗姆·阿列克谢表示,“我们希望加里宁格勒的港口可以实现更多的多式联运,希望未来能够从加里宁格勒地区直接到整个欧洲,这样就能够减少更多的铁运。目前我们正在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及客户一起在扩充运力,实现与更多国家、合作伙伴的共赢。在俄罗斯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希望一起携手为下一代的联运奠定基础。”
 
 
在本次论坛上,德国RTSB集团业务发展经理卡佳带来了主题为“‘一带一路’:新条件下的欧亚新路线“的主题分享。卡佳表示,RTSB集团一直在跟着中欧班列这个项目发展,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发展到一家现代化、灵活性的公司,很大程度是依靠中国给我们的机会。

 

卡佳表示,现在中欧班列操作方面最大的瓶颈是白俄罗斯马拉舍维奇口岸,它是中国进欧盟的入口,但最近该口岸涌入了大批货物造成拥堵现象,因此卡佳他们在回程时从来不运到阿拉山口岸或者霍尔果斯口岸,而是运到长沙、成都、合肥等地的场站,因为这些内地陆港更靠近他们的客户,且基础设施更丰富,分布能力更强。

 

在缓解马拉舍维奇口岸拥堵压力方面,卡佳认为可以选择一些新的路线,如把货物运往里宁格勒海铁,或者乌克兰的口岸,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乌克兰的货柜可以直通波兰,去到波兰之后可以派送到南欧国家。此外还可以选择白俄罗斯的口岸。
 
 
围绕“决策中欧班列”这一主题,湖南湘欧快线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朝辉分享了中欧铁路的整体发展历程,他认为湘欧快线是在这个领域中开的线路最多、开的城市最多的企业,集装箱由于使用频率过高,所以没有那么新。此外,他还分析了目前中欧班列面临的三点利好:一是市场持续升温,二是各地政府持续支持,各类补贴会增加。三是铁路管控将逐步规范。

 

“湖南长沙是自贸区,多元化与金融挂钩,国家级综合合作平台在长沙,我们现在对接非洲的贸易平台,我们将把香港作为一个国际中转,再次启用香港的国际自由港和自由市场的作用,来对接西亚、对接非洲。”夏朝辉说道。
 
 
波兰国家铁路集团宽轨公司多式联运总监亚历山德拉·亚当斯卡-辛特克,通过在线视频与现场观众介绍了“一带一路”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沿线全链服务。对于运输行业来说,现在的定价会有浮动,定价每天更新,在欧洲我们要做的是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提供更好的铁路基础设施以及更高效的过境、过境点的转运,以及从中国到欧洲,和从欧洲到中国的铁路运输效率,同时我们也会提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亚历山德拉·亚当斯卡-辛特克说道。
 
据了解,PKP集团有两个子公司,一家负责铁路运输,包括转运、仓储、堆场及物流服务。这里还有一个PKP物流连接公司,是非常大的物流运营商,主要服务于欧洲和中亚,为运输、重新加载和仓储方面提供服务。第二家子公司是PKP LHS,主要做基础设施建设、铁轨建设及铁路货运,是在欧洲内部运营的公司,主要做的是过境点的宽轨。从中国到乌克兰之间,可以进行轨距的连接。“我们的工作理念是运输作为服务,在许多过境点我们都可以对国务进行非常平稳的连接,对于代理和物流服务,我们提供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运输路线、仓储位置等等。”
 
 
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铁运&跨境陆运产品部负责人周水霞以“准时达 中欧物流大通道践行者”这一主题讲述了准时达在中欧大通道上的建设成果。

 

周水霞表示,物流业是制造业的晴雨表,更是多年以来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回望中国制造业,我们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代工到自主研发设计,再到互联网品牌出海。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再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起,到2020年加快发展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已经逐渐转型,中国制造业正在凭借品牌力去链接全球的消费者。具备全球化的制造、采购、销售供应链管理能力,所以制造业转型对物流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专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据介绍,准时达在全球布局方面,先后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越南、印度、东南亚、中东等47个国家建立独资及合资公司,并协同全球策略合作伙伴建立起覆盖全球的155个跨境分布中心。在科技能力方面,准时达通过JusLikn智慧供应链主系统,基于庞大的数字信息链接能力,集合全球海陆空铁运输资源,提供从采购、运输、关务、仓储等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利用系统化解决能力,增加透明度,完善全球可控、可管,无缝连接,让供应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拉脱维亚铁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朱丽娅·瓦西里科娃围绕“欧盟新铁路货运走廊为中欧互联互通带来的机遇”话题进行分享,她表示,据统计共有12406列货车往返亚欧大陆并从欧盟入境,在波兰边境有最大的运输量,再次造成了拥堵问题,这也关系到了由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的港口,而中亚地区的铁路轨距较窄,需要在两个过境点转车。对于欧盟成员国,对于铁路多式联运更有优势。利用拉脱维亚和其他国家的过境潜力,通过拉脱维亚连接亚洲与欧洲是最便捷和最合理的枢纽,这种运输方式在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建立了连接。
 
近年来,拉脱维亚铁路积极开展工作,与中国独联体高加索以及中亚铁路公司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合作伙伴,在亚洲和欧洲之间提供了一系列的集装箱运输服务,这些比同样最终目的地快至少3倍,这也是运输快消品最有利的方式。在欧盟铁路货运走廊,通过6个欧盟成员国,从克斯卡港口,到鹿特丹等,铁路货运走廊,包括波罗的海,包括6000公里的铁路,连接了最重要的港口和波罗的海的中欧国家。铁路的延伸,通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抵达中国,也将中国和欧洲联系起来。现在通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铁路已经存在,每天都有班列,这些铁路与铁路货运走廊连接,可以抵达在欧盟的客户。

 
捷克共和国运输与物流协会总干事佩特·罗泽克博士以“中欧铁路桥可持续发展与新线路探索”为主题,分享了中欧班列的五大优点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目前开展铁水联运遇到了什么?佩特·罗泽克博士表示,一是我们急需要挂车,同时还没有很多的集装箱,尤其是白俄罗斯、中国,用的是宽轨。但是在欧洲,他们用的是普轨,所以运量是有限的。二是集装箱不够,同时海运的集装箱和铁运的集装箱是不一样的,并且在中国我们用的是普轨,但是在俄罗斯又有不同的情况。
 
再看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哪些?佩特·罗泽克博士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全球商贸的停滞发展,现在需求在激增,但是也许有一天就触顶,就会出现停滞,这样会影响到整个运输。

 

第二,政治的不确定性,或者政治的波动性。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和波兰之间的边境现在整个政治情况并不是非常的稳定,而且目前在那里的运营商也在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最终取代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过境站点。

 

第三,能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大家都要做电动的话,那能源的需求也是一个问题。

 

第四,基础设施稀缺,目前我们看到各个政府必须要尽快投资更多的资金,尤其是欧洲的政府要给铁路更多的资金支持,因为在欧洲虽然铁路线路很多,但是主要都是做客运而不是货运的。

 

第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对整个全球商贸造成影响。所以有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气温可能会再升温2-3度,这也会对我们这个行业造成影响。这是俄罗斯的天气情况,这对欧亚大通道来讲也是有风险的。

 
关于对未来的展望,佩特·罗泽克博士认为,中国有更多的铁路基础设施进入到西部边境,中国的运力可能会增加十倍。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要找到一种方式以更好的保证采购。目前来看,东向从中亚、欧洲到中国的东向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在未来将会激增。
 
在本次论坛最后的专家讨论环节,主持人钟永军和现场嘉宾与两位国外嘉宾视频连线,在线探讨疫情下中欧班列的运营现状、国际邮件快件和跨境电商产品运输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的智慧型解决方案、国际物流与海铁联运的网络化等问题。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助力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新方式,为中欧班列沿线及更多国际国内贸易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来源:物博会